因為,那時心不靜。 現在心倒是靜下來了,但是泉水沒有了。沒有泉水的品茶***會大大地打折扣。所以再說品茶的時候品品人品,這***會更加不容易。
再說品人之前,***要先說說這濟南人愛喝的花茶。中國的茶葉結構中有綠茶、花茶、烏龍茶、紅茶之分,還有黑茶、白茶等茶類?;ú枋窃诿鞔蟛庞械?,而當時花茶的制作也是文人雅士的清玩,當時并沒有普及。到了清代,蘇州開始生產茉莉花茶,并大量銷往北方各省,而從這之后***形成了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習慣?!堵犛陞舱劇氛f:“今京師人又喜以蘭惠、茉莉、玫瑰熏襲成芬者,漸流通于海內,唯吳越專尚新茶,不嗜花熏,因是出產之地,易得嫩葉耳。”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習慣***逐漸形成了。
我對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是多虧了原來濟南的一位老茶人,從他那里我知道了不******關茶葉的知識,而且為了寫一篇關于茶葉的報道,我也曾下了一番功夫,好好讀了些有關茶葉的通史和傳說等等。許是當時所關注的是茶葉的知識和歷史的發展變化等等,所有不曾把對茶文化的認識放在讀人生和品味人生上。而現在當我那天和一些并不懂什么茶葉發展沿革的人一起品茗時,卻發現人品的品味其實是和這不同種類的茶葉有大關系的。
茶圣陸羽的經歷***頗能說明問題,陸羽,唐復州竟陵人(今天的湖北天門),他是個孤兒,當年被竟陵的智積和尚收留,陸羽天性聰慧,身得智積喜愛,但陸羽沒有去作一個禪師,而是在強烈的求知欲趨勢下,走出了山門,幾經周折***后專心研究茶經,并寫成《茶經》一書,,后來被人們尊稱為茶圣。當年讀《茶經》沒有上升到對于人品的論述上,也沒有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學內涵。陸羽有一首寫茶的詩***表現了他的人品和品性。
不慕黃金甿,不慕白玉杯。
不慕朝入省,不慕暮入臺。
唯慕江西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不慕黃金寶物,高官榮華,所慕的只是用江西的流水來浸泡一壺好茶。而這些也***構成了茶經的對于茶人的品格、思想情操的見識,把飲茶和人的精神操守聯系在一起,使品茶稱為一種精神的修養和歷練。而今天看來依舊是有現實意義的,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靜下心來品茶,也許在物欲橫流之時,會免除那些以后的牢蜮之苦。
人們對茶與酒的關系這樣分析,二者是一隱一俠之物,是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的。茶使人內省和保持心境的常態,而且還能使你浮躁的心態得以調整,因此,茶也和人的獨處有關系,一些人整天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不會有這樣的心情的,那些整天功于心計,算計別人的人也不能是好的茶客,唯有具有“純一無雜”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那襲在心頭的茶香,“或是一種山川靈秀之氣,與茶香一起涌來(峻青)”。
茶的******極限是用來表現東方文化的,它是一種內省的功夫和表達方式,這在傳統的中國古典人物描寫、刻畫中時??梢?,現在的人不大從這樣的角度來論茶,也不會用這樣的心境來品茶,而只是為了解渴而喝茶,因此便少了許多冷靜和沉靜的東西;茶的地位往往交給了酒神來完成,有了那種熱烈、張揚的東西,茶的沉浸的作用***在酒神的亢奮中消逝了。
現在的文人,尤其是現在寫暢銷書的作者,這些新生代人的的作品,她們都是喝咖啡來寫作的,是在大賓館的燈紅酒綠中的開始寫作的,這***難免沒有了品茶的功夫。加上現在的快速的飲茶方式,也包括那些四川人在一些飯店的開設的用大銅壺沖三炮臺那樣的飲茶方式,也全然沒有了飲茶時的那種意境。
那年到西湖去龍井村,當年并沒有生出許多感悟,過了多年之后,忽生許多關于茶的感慨,而這種感覺似乎是可以在文震亨的《長物志》(香茗)中體察出來”香茗之用,其利***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可以清心悅神;初陽薄暝,興味蕭騷,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拓帖,揮塵閑吟,篝燈夜讀,可以遠辟睡魔;坐雨閉窗,飯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煩。醉宴醒客,夜雨逢窗,長嘯空樓,冰弦戛指,可以佐歡解渴。”
仔細品味,這些感悟已經足夠了。至于我們在《金瓶梅》中所見的說到茶的600多處,以及說到《紅樓夢》中寫道茶的260多處,已經使得茶成為了真正的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所寫之處都有獨到的寓意。因此,說傳統的文化***一定要說到茶和茶的文化,而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先靜心,然后再品茶。